在經過了影片網站、網文,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十餘年的市場教育後,為有版權的內容付費已然成為了網友們的共識。但如果有一天瀏覽器告訴你開網站可能要付費,你能接受嗎?日前有消息顯示,Google方面正在嘗試在Chrome中實施一項網站貨幣化API Web Monetization,該技術讓網站所有者能夠在用戶與內容互動時,從用戶處獲得回報。
據悉,Web Monetization是一個由Web Interent Computer Group (WICG) 社群發起的開放標準草案,旨在為網路內容創造者提供一種獲利管道。透過這個API,開發者可以實現讓瀏覽器在瀏覽內容的同時,自動支付給內容創作者一筆小額款項,以幫助網站站長在目前主流從廣告或付費訂閱等侵入性付費模式之外,有另一個選擇。
根據Google方面的說法,要添加Web Monetization的網站可以在原始碼頭部聲明這項貨幣化技術,用戶則需要提前綁定自己的付款方式,然後在開啟該功能的情況下,瀏覽網站時就將自動支付相關款項。但至於具體款項有多少、付款頻率等,這些暫時都還在計畫中。
簡單來說,Google方面希望能藉助網站貨幣化策略,重塑內容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在過去的二十年餘年裡,網站的站長想要賺錢就只有廣告以及付費牆(Pay Walls)這兩個方式。通常來說,中小網站會青睞使用廣告來獲得營收,即加入谷歌等巨頭主導的廣告聯盟,在自己網站上放置複數廣告鏈接,以訪客的點擊來獲取收益。
諸如《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擁有歷史和權威性的新聞媒體,以及類似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網等網文平台則會選擇建立付費牆,為網站上的內容設立收費門檻。撇開這些平台僅佔全球網站的滄海一粟不說,如今強制用戶為網站的內容付費本身也已經走向了衰退。
付費牆模式的核心是壟斷內容和授權文化,對於網站本身的內容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因而在網路產業逐漸成熟,網友獲取資訊的方式多樣化之後也逐步衰退。現如今,以歐洲媒體為代表的傳統新聞機構走向了自願式付費牆(consent or pay),即要求用戶付費進入網址,除非他們願意接受個人化廣告推播。
從頭到尾,網友免費看網站中的內容就是絕對的主流。換而言之,Google想要做的是改變網友沉澱了二三十年的習慣,要在網友群裡憑空建立一個為內容打賞的文化。
在凱文凱利的《比免費更好》一文中,打賞(Patronage)就被認為是比免費更好的商業模式,後續在網路上紅紅火火的粉絲經濟也證明了這一點。但網站的站長與抖音的達人、鬥魚的主播、YouTuber、TikTok的網紅相比,卻有著巨大的差異。
你可能會喜歡抖音上的某一位網紅,但恐怕不會對抖音營運團隊的人員產生讚賞和喜愛。更何況,從網友接觸網路的第一天開始,就不存在看網站要付費的概念。大家已經習慣免費取得網站上的內容,並用流量來回饋,只是這種基於廣告的酬賞模式是有毒的,它的代價是用戶隱私被侵犯。
誠然,網站貨幣化提供了一種開放、原生、有效、自動的方式來補償創作者,並且Chrome在瀏覽器市場上也佔據著壟斷地位,Chromium生態如今幾乎一統瀏覽器江湖,以至於谷歌真的有能力憑一己之力改變大家造訪網站的模式。但我們也不看好Google的網站貨幣化策略嗎,因為這就是被扭曲的打賞模式。
目前,無論是國內的抖音、抖音、B站,還是海外市場的twitch、YouTube、TikTok,打賞都屬於“有人的捧個人場,有錢的捧個錢場”,用戶可以免費觀看內容,也能出於好惡而為某個主播付費。然而依照Google的說法,Web Monetization就意味著使用者在消費網站的內容時會自動付費或打賞,等於剝奪了使用者的知情權、有強制付費的嫌疑。
當然,Google的這個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普惠的收入模型,並以此鼓勵更多的人創建網站。只是這種類似強制付費的做法大概率會適得其反,因為用戶為了讓自己的每一次付費都物有所值,必然會選擇有口碑的大網站,反而有助長馬太效應的可能。
所以儘管Google想要讓用戶打賞來取代可能導致隱私風險的廣告,來作為網站新的收入來源,但這個做法目前來看仍有待商榷。
不管你是否認同,Google都在嘗試做新的嘗試。另外,如果你需要做Google廣告投放,你可以選擇一張國際虛擬信用卡。 NIUNIUCARD平台就是一個專門提供開通國際虛擬信用卡的平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客服TG(@bullbull1999)諮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