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竞争不在于超越机器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2024年,AI技术在多模态融合与推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2025年,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站在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AI将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从辅助工具迈向价值创造的新阶段。在本文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中欧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深入探讨了2025年人工智能的三大趋势:AI技术的新突破、企业AI转型与管理角色的重塑、人类参与和潜能的重塑,并分析这些趋势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
2024年,AI(人工智能)技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在多模态融合与推理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技术边界的持续扩展。AI正在深刻重塑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趋势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得到了充分体现——AI正快速融入各类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之中。
企业纷纷涌入这场AI变革浪潮,其主要表现为“产业+AI”的模式。然而,在AI应用落地的速度、广度和成效上,各企业间显现出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行业发展的不同步,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能力、技术与业务融合深度、应用场景复杂性以及资源投入力度等方面的差距。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高层对AI技术及其影响力的认知深度、态度差异以及推动AI转型的意愿显著影响了企业在这一领域的表现。
2025年,AI技术的边界无疑将延多方向进一步快速拓展,这一年将成为AI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从辅助工具迈向价值创造的关键年度。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技术新突破、企业AI转型与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义、人类参与和潜能重塑三个方面,深入探讨2025年AI的发展趋势,并分享我们的一些见解。
趋势一:AI技术新突破
AI智能体正逐步突破传统辅助工具的边界,为人类开启自主决策的新时代
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Agentic AI)的元年,这一技术从“增强知识”向“增强执行”转变,推动人类决策和操作的高度自动化,重新定义企业生产力与人机交互模式。从微软智能体解析商业邮件到OpenAI的o1/o3模型完成复杂订单,AI智能体已不再局限于被动辅助,而是具备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能力的智能助手。OpenAI近期发布的ChatGPT Tasks标志着AI智能体的发展已正式迈入实质性阶段。
此外,AI智能体有望对SaaS(软件运营服务)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通过逐步取代传统SaaS应用,企业将从现有的SaaS模式向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转型,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8年,AI智能体将自动化至少15%的日常决策,大幅提升企业生产力与运营效率。然而,随着AI自主性和自动化能力的不断增强,数据安全、透明性和伦理等AI治理问题也将愈加突出。只有在技术创新与责任承担之间找到平衡,AI智能体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商业与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小模型将引领一场“精简但强大”的新风潮
与大语言模型相比,小模型凭借高效和精准的优势,正在重新定义AI的实用性与可持续性。科技巨头如OpenAI和谷歌相继推出小模型,这些模型不仅能在性能上媲美大模型,还能以更低的计算成本和能耗实现高效部署。
我们相信,小模型的应用更贴近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处理重复性高的特定任务时可能会表现更加出色,为AI在本地化场景和广泛应用中创造更多可能性。这一趋势将为AI的普及和落地提供全新路径,引领AI技术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生成式搜索将颠覆传统的信息获取模式
AI技术正将信息检索从基于关键字的传统搜索,转变为以生成答案为核心的新范式。这种变革不仅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还重新定义了用户与信息的交互方式。
然而,生成式搜索的兴起也将带来内容生产生态的深刻调整。例如,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AI生成内容的可信性问题,以及用户对自动生成答案的依赖等,正成为不可忽视的挑战。展望2025年,这一趋势将推动搜索引擎行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引发有关内容可信性、版权管理和伦理规范的新讨论,推动行业和社会寻求平衡发展的解决方案。
基础设施与主权AI的持续投入
全球科技巨头将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微软在2025年初宣布投资8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而中国也在推动百亿级人民币规模的智算中心项目。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全球对AI技术体系的高度重视,还反映了各国在技术自主性上的战略布局。
主权AI聚焦于技术自主性、数据安全以及技术治理等层面,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关键技术不依赖于外部,保护数据主权,并规范A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望2025年,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AI基础设施和主权AI的持续投入将重新塑造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
规模化法则效应将找寻新的拓展方向
尽管通过增加数据量、模型规模和计算能力来提升性能的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效应正逐渐减弱,但这一理念的核心将在新的发展方向中得到延续。未来,AI将在规模化法则的拓展这一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通过自监督学习优化数据处理、利用智能算法探索更高效的模型设计,以及推动计算资源的智能化分配。这些进步将为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趋势二:企业AI转型与管理角色重塑
2025年,我们将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的快速持续突破,AI将加速向各行业渗透,会从工具和辅助角色走向核心价值创造。
在这一背景下,这一年也将是企业AI转型的重要拐点,AI应用走深向实。
AI会逐渐成为企业的标配,AI转型将从战术走向战略
2024年,AI的应用大多仍停留在个体员工自发使用的初级阶段。这种零散化的应用方式虽然展现了一定的潜力,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支持,企业难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沉淀与共享;同时,分散的使用模式容易带来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此外,这种模式缺乏战略层面的整合,难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组织结构的深层次变革。要实现AI真正赋能企业,必须完成从零散应用走向系统化与战略化的深度转型。
2025年,所有企业将面临AI转型。我们将看到企业AI转型会有两种不同模式:
“AI in All”(现有业务+AI):AI逐步融入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中,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整合。其核心在于深度结合现有业务,通过降本增效、优化流程和增强互动体验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效果。这一战略适用于大多数企业,是AI战略的初始阶段,强调从点到面的推进,即从试验性应用逐步扩展到全面部署,风险相对低,可落地强。“AI in All”的关键特征是将AI视为工具和辅助手段,赋能员工和现有业务,而非彻底重塑业务模式。
“All in AI”(AI+创新业务):代表了AI转型的更高阶段。该模式将从战术提升至战略层面,通过从研发到客户体验的全流程重塑,打造“AI原生”企业。
企业在规划AI转型战略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两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AI所能带来的潜在价值以及AI实施落地的可行性。沃顿商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AI工具在特定场景下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最高可达40%,展现了AI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仅关注效率提升或成本削减并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技术获取成本的快速下降和AI专业知识的广泛普及,曾经高昂的进入门槛逐步降低,AI会逐渐成为企业的标配,使得AI技术的竞争优势更难仅凭工具层面维持。AI转型的核心不应局限于降本增效,而在于将AI深度整合到企业的业务战略中。只有通过战略性的整合,企业才能释放AI的真正潜力,形成可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AI时代企业的三大特质与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
在AI时代,企业的成功转型不仅依赖技术投入,更需要系统化的战略规划和卓越的执行能力。能够迅速抓住技术机遇的企业通常具备三大核心特质: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极致追求。这些特质使它们能够精准把握AI技术的潜力,将其高效转化为商业价值。相比之下,许多企业存在组织架构传统化和资源管理滞后的短板,导致AI应用无法突破瓶颈,难以实现预期成果。
成功的AI转型需要聚焦于以下三个关键因素:战略价值、人才构建和可持续学习型组织。首先,明确战略定位是转型的核心。企业需将技术深度融入核心业务目标,不仅关注降本增效,更要将其作为推动增长和创造价值的战略杠杆。正如黄仁勋所言,“仅靠AI削减成本无法实现增长”,从增长战略出发才能真正释放AI潜力。其次,AI人才的培养是基础。企业需要加大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投入,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和持续学习文化,增强组织的技术适应力和创新能力。最后,AI的生产力变革对传统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仅将技术嵌入旧有结构,可能导致“技术+旧组织=昂贵的旧组织”的困境。企业必须重塑流程和架构,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充分发挥AI的潜力,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重新定义中层到高管的管理角色
2025年,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将经历不同程度的调整与转型。随着AI技术承担基础性和重复性工作,中层管理者得以将更多时间聚焦于战略决策、团队建设和员工辅导等高价值活动。管理的核心正在从“管理”人转向“领导”人,这要求管理者不仅能与AI协同工作,还需不断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数字员工”与人类员工共存的新环境。管理者需要理解技术的运用,并引导团队在技术变革中找到前进方向,为组织创造持续的竞争力。
AI将进一步重塑企业高管的角色和职能,推动高管团队向协作化与技术驱动化转型。传统的职能界限将逐渐消失,高管角色将融合更多跨领域能力。例如,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首席信息官(CIO)和首席技术官(CTO)之间的职责交集将更为紧密,他们将共同负责管理和发展“人才”(包括人类员工与数字员工)、构建智能基础设施,以及推动人机协同的发展,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技术与人才的可持续性。
此外,一些企业可能设立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这一新兴岗位,成为企业AI转型的关键角色。首席人工智能官负责制定并执行AI战略,将AI深度融入企业核心业务,与首席人力资源官、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密切协作,确保AI技术的商业价值最大化。高管团队整体的战略重心将从传统的职能分工转向集体推动AI驱动的增长与创新,他们不仅是领域专家,更是技术赋能者和跨职能协作者。
趋势三:人类加强参与和自身潜能的重塑
人类更加积极的参与
2025年,我们更加意识到,AI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其发展方向完全取决于人类的设计和监管。如果任由AI“无限制”或“不受控”发展,其隐含的伦理风险可能会引发深远的负面影响。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会更加积极地在这场变革中承担起主动角色,不仅会探索技术的潜力,更会明确它应服务于何种价值目标——人类的参与不仅是必要的,更是不可或缺的。
新的一年中,AI技术在自主学习和复杂任务处理中的确会展现出更多的“伪装”与“欺骗”行为,这种现象尽管并非出于恶意,但暴露出算法的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全面的AI治理框架,避免此类行为对业务和社会造成冲击,是不可回避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治理AI并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关乎企业能否赢得用户信任、能否长期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命题。
AI会带来“技术性”失业
2025年,AI会替代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实际上,2024年,“技术性”失业已在一些行业出现。根据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AI已经在图像分类、视觉推理和语言理解等领域超越了人类能力,并展现出惊人的技术迭代潜力。从初级对话机器人到具备基础逻辑推理能力的生成式AI,技术进步的速度令人瞩目。2025年,企业的调整步伐很难跟上AI技术的迭代发展速度,“技术性”失业在很多行业很难避免。
我们会看到,人类与AI的关系从“工具与操控”逐步趋向“协同与共生”。简单的分工虽可提升社会效率,却难以从根本上拓展人类的能力边界。AI在重复性任务中具备明显优势,但在人类的核心价值——情感理解、伦理判断与复杂问题解决上,AI仍显得力不从心。
但值得强调的是,那些只把AI当工具“会用AI的人”最终也逃脱不了被替代的命运。换言之,未来的关键并非“AI能替代什么”,而是“人类能与AI共同成就什么”。
人类自身潜能的重塑
2025年,人类自身潜能的重塑已成为AI时代不可回避的命题。在技术能力迅速扩张的背景下,传统的技能积累与单一领域的专精已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人类需要超越简单的能力提升,转向多维度的潜能开发。创造性思维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推动人类在复杂环境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制定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情感智能与社交能力将被重新定义,不仅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联结,更是在人与机器的协作中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应变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是人类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心理韧性将决定个体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短期内,AI虽然在情感与社交领域可能会展现出更多的“拟人化”特征,但我们相信这仍然只是技术性模拟,未达到真正的意识层面。长远来看,AI并非大规模失业的催化剂,也并非人类的终点,而是促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潜能的起点。真正的竞争不在于超越机器,而在于如何通过人与机器的协同,让人类的独特价值在未来更加凸显。
结语
距离GPT 3.5的发布已经过去两年了,AI浪潮带来的这波冲击已远远超过我们两年前的预期。在期待与焦虑共存的2025年,人类的独特价值不在于追求对技术的简单超越,而在于如何主动引领技术的方向。阿西莫格鲁教授在《权力与进步》中提到:“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具有主体性。”同样,在AI浪潮中,人类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技术进程的设计者和规则的制定者。真正的未来不取决于技术能走多远,而在于我们如何利用技术,塑造一个更加共享和繁荣的社会。
写在最后,如果你需要付费使用ChatGPT、Claude等AI工具,可以选择开通国际虚拟信用卡进行付款。跨境必备工具虚拟卡(Virtual Card),牛牛虚拟卡是一个专门提供国际虚拟信用卡的平台(无限开卡且免KYC),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添加客服TG(@bullbull1999)咨询了解。
此外,大家平时做跨境业务,高质量的IP必不可少,推荐一家IP平台: 苏豪云(https://sohoclouds.com/),提供原生的静态住宅IP代理。100% 独享、0欺诈风险,你值得拥有!